星球公民上集:回到未來 12) 混合穩態市場分享經濟之三:個體經濟發展不起城市系統架構 PLANET CITIZENS OPENING PART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May, 2013.
一路行去,都見不到車道,只有單車徑。(1) 「正好是都市呈絲帶狀窄長形的主要原因,美學構思還是次要。三條主車道就是都市的平行脈,此外全市就只需要四至五條橫貫車道,否則的話,都市便需要到處都是縱橫交錯的道路網,你即便只走十餘分鐘路也不可能不過很多次馬路。」訪平說。(2) 「所言甚是。我代都市全世界都一樣,別說十餘分鐘,走五分鐘也要過幾次馬路。要過很多馬路還是其次,最大問題是市內有太多車道十字路口,令市內交通無法暢順,更加欠缺流量彈性,多一點點車流也要塞作一團。」(3) 「我看這一團遭規劃是受到個體經濟主導了決策,令整個都市隨機地發展,欠缺通盤規劃的結果。否則就是由於異價文化,無人真正熱衷於都市規劃及讓不適當的人,亦即非發燒友當上了決策之故。」(4) 「看來你們很著重各行各業的決策人及專業人士都是發燒友。」 (5) 「其中一個要點吧!」(6) 「即使如此,日久也會生厭呢!會否幹上十年便發燒友都必定變成發冷友?」(7) 「好問題!幸好我們的祖宗老早問了,也老早答了。」(8) 「他們怎答?」(9) 「少競爭,不過勞,年假夠長,適時輪任並發展兩不同工種,不長年幹同一專業。通常高資質者都是多於一種興趣及專長,適時輪任兩個工種都不成問題。」(10) 「所言甚是。」我說:「我還觀察到另一原因,就是我代城市規模過大,致令任何調整調節都必然遭遇到要投入天文數字巨款和牽動太多人的既有利益或方便,想不觸礁也不成。」(11) 「估不到原來老彭的腦肋也不簡單。」(12) 「只是引用了我代一位整全思想家的理論到切身問題上。」(13) 「甚麼理論,誰說的?」(14) 「蘇默加的『小才是美』」。 (15)
「所言甚是。」(16) 「看來你們都不用我簡介題旨,便都貫通了。」(17) 我們一直都是平行著縱貫車道行,怪不得一直未曾見過車路,終於來到一條橫貫車道。車輛風馳電掣,魚貫而過,卻纖塵不揚,噪音不聞,他們說車輛全都是電動的,以再生能充鋰電池,所以寧靜,又不排污。主幹道旁先是行人徑,行人徑另一旁是泊車道,泊車道另一旁就是路邊停車道。我們沿行人隧道過馬路,他們說基本上全市都是人車分隔開來。(18) 我問他們市內的交通傷亡數字,他們說每年有三兩個受傷的,死亡則已有幾年未發生過。(19) 「那你們呢?」 (20) 「香港人平均每年有千分之一至數千分之一機會在交通意外申受傷或死亡。」 (21) 「那太恐怖了,真難理解何以你們不設法解決。我看人車分隔和消除高駕駛難度情況是唯一可靠方法,因為人和駕駛者都免不了有失魂和忘了守規則的時候。」(22) 「我代人則幹慣了無效勞動,只著眼於呼籲人不要失魂和懲罰不守規則的人,卻從來不會探討你們剛提出的論點。」(23) 「即是什麼?」(24) 「人車分隔和消除高駕駛難度情況。」(25) 「不是吧!無非手板眼見的道理而已。」(26) 「對!應該是個更深層次的問題,而不是這麽簡單的道理也想不通,希望你們之中會有人有興趣探討。」(27) 「就只怕你不想受打擾太多,很快就會有很多國際級研究機構找你,到時你想探討什麼都可以向他們提出。」(28) 過了馬路,很快來到一間完全不像服裝百貨公司的建築物。又可以說,雖則全市劃分好了不同區域售賣不同貨品,但全市在外觀上卻一點也不像是售賣東西的地方。 (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