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公民集:文明大檢討

24)整全思考方法論三:整全、終極依據、

陳述按可靠程度分類

PLANET CITIZENS MIDDLE PART

科幻小說體論著目錄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May, 2013.



「明白了。先前都是就議論可涵蓋寛廣度和可節省議論時間這方面作解說,現在可以介紹一下整套方法論嗎?」(1)

「難以整套介紹,因為體系頗為龎雜,現時只可以將推論方法機制作一簡介。我們稱這套方法論為整全思考方法。(2)

整全思考方法的探討範疇:
1。任何人可以構思得到,而尚不可以運用科學方法得到解答的問題。
2。任何人可以構思得到,而對科學方法所提供的解答可以有所補充或質疑的問題。
3。任何人可以構思得到,可以運用科學方法得到解答的問題,在展開整套科學方法前的思維探討階段。(3)

整全思考方法的最終依據:
這套方法論的獨特之處,其一在於立論可以劃分成無限成立和有限成立兩種,其二在於最終依據也不一定是無可懷疑的認知單元,而且也可以是由一些有所根據的基礎模型建構,亦即非還原主義的理論建構所推導出的可觀察現象。當然,此等理論陳述的成立並不可以單依靠所有最終依據皆為真確,兼且整個推理過程皆合乎邏輯語理或系統原理便可以成立,尚且必須要憑模型1)推導出可觀察現象而又在客觀狀況之中觀察得到;及2)推導出可預測現象而又在客觀狀況之中隨機出現;及3)窮盡觀察客觀世界狀況並無與模型相牴觸現象。中醫正是一個典型非還原主義理論的成功例子。其基礎模型就是陰陽五行,『萬物負陰而抱陽(或負陽而抱陰),沖汽以為和 』。萬物亦具有五行,金木土水火的相生相剋關係。中醫更不單是一套理論,更由於其所推導出可供觀察的現象有不少乃可量度或可量化,亦可以進行臨床實驗以確證或否證某一推導出來的診斷結論,故此只要你接受 『實踐乃撿驗真理有效標準』,亦接受非還原主義,改以果效作理論成立與否的最終依據,則中醫也是一套非還原主義的科學。(4)

有限地接受私有經驗和接受非還原主義立論也是這套方法論之所以稱為整全之所在。(5)

整全思維方法的最終依據甲部:   無限成立者,下開各項可以作為其最終依據。
1。任何可由他人重覆的公有經驗。
2。科學原理或法則
3。科學知識
4。已確立的符號意義
5。已確立的符號法則
6。數學,邏輯和集合法則」(6)

「何解大哲大儒的哲理並不包括在最終依據之列?」(7)



「首先,我們將除掉私有經驗之外的所有陳述歸為四大類,第一類為演繹科學或可重覆經驗陳述。演繹科學陳述,就是數學,邏輯,集合等的陳述,跟可重覆經驗陳述皆可以達到絕對真確的程度,所以其可靠程度在四類陳述中位列首位。第二類為歸納科學,科技等的陳述。歸納科學就是物理,化學,生物等自然科學,社會,心理等社會科學,還有訊息論,系統論和各類工程等應用科學。這類陳述都是屬於可視作真確無訛,但理論上仍有被修正甚至推翻機會的陳述,故此可靠程度比演繹科學陳述稍次。第三類為推理陳述,但並非所有被歸類為哲學著作的陳述就算作推理陳述,而是指任何有高確實程度依據,並且以合乎思考方法所推演出來的陳述。這類陳述的可靠程度一般來說又比歸納科學陳述為低。第四類為信念陳述,任何可以施以成立與否或真確與否判斷,而又並不可以歸屬前三類的陳述都屬於信念陳述。這類陳述或由於缺少了高可靠的依據,或由於缺少了合理的推理過程,其可靠程度一般來說又次於 推理陳述。於是我們可按照可靠程度得出以下的比較排序: (8)

演繹科學或公有經驗陳述 > 歸納科學陳述 > 推理陳述 > 信念陳述(9)

排序的作用,在於不同陳述之間互有牴觸時,可以憑之以作取捨。在整全思考方法而言,一般情況之下是取可靠程度類別較高的,不過此一取捨亦並不盡然。一個推理或信念理論,只要能夠在合乎邏輯和語理的條件下解釋得到何以會與一項前二類的陳述相牴,則這表面互斥的兩陳述是可以同時接受的。本體唯心論跟主流物理的空間世界觀乃屬表面互斥的兩陳述,蓋因本體唯心論認為並没有空間世界的存在,我們的空間經驗只由心識所虛構而成,即如看立體電影時好像真的看見立體空間世界一樣。按照先前的排序,一般情况下物理學陳述比推理陳述的可靠程度高,理應棄揚本體唯心才是。但在整全思考的觀照底下,此兩表面牴觸的模型可以同時接受,只要一者此論能夠建構模型,將物理空間模型化為其從屬模型,比如說是個方便應用模型,一如相對力學面世後依然使用牛頓力學一樣。及二者物理空間模型並未能完滿地自圓其說,例如後者乃一還原主義模型,但還原後撤過程卻產生愈來愈多基本粒子,致令不少學者懷疑整套模型所奠基的還原主義哲學。」(10)

「陳述不只是思考的其中一種媒介嗎?何以你的思考分類就盡都只有陳述?思考不是可以非語言方式進行的嗎?除語言外,尚有圖像和意像思維的呢!」(11)

「若你使用語言思考,你可以將思考内容原原本本傳給第三者,但若你用圖像,意像或私有經驗思考,你還可以原原本本將思考内容傳給第三者嗎?」(12)

「怎麽不可以,想到什麼,就以語言描述給第三者知道不就成了?」(13)

「好!例如你想取悦女友,送個你最愛吃的榴槤給她。你又知道她從未見過榴槤,那麼你可以先以說話形容榴槤的味道給她知道,她回答說喜歡才送給她,以免弄巧反拙嗎?」(14)

「恐怕不可以。榴槤味道在吃過榴槤的人之間才是公有經驗,對於從未見過榴槤的人來說則是個别人的私有經驗。即使她聽完你的形容後說喜歡,你送給她吃,碰釘機會仍然不少的。」(15)

「正是。圖像和意像思維也一樣,屬於私有經驗,絕大多數都不可以原原本本直接傳遞給第三者知道。此所以我們探討思考方法時並不將語言以外的思維方式加以分類論述,乃因為傳達這些思維時,都必先將之轉換成語言才成,於是都必須要作為一項陳述來加以理解。」(16)

「啊!原來如此,明白了。」(17)

「介紹完上述的整全思考原理之後,現在可以回答老彭你上面的問題。大哲大儒的立論主張等在可靠程度的排序上只屬於最後的推理和信念兩類。」(18)

「不少大哲大儒的哲理都是嚴謹推拷的成果,例如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都不可以算作最終依據嗎?」(19)

「作為依據無不可,但作為最終依據則仍不可以。一者這樣嚴謹推拷的哲理在大哲大儒之中並不多。二者這樣大堆頭推演的論說,可爭議之處必定非常之多,若以之為最終依據,會令到爭議經常落到這些最終依據上,令到最終依據的作用實質上消失。三者,『純粹理性批判』可謂已完成了它的思想歷史任務,例如我們對空間世界的認知本質,今日的批判便不得不落到康德時代所無的認知心理學和立體擬真科技之上,其成果更之可以讓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本質獲得更加清晰通透的理解,亦可免卻不得不陷身於康德個人自構的認知分類迷津之中。」(20)



「容我質疑你第二論點,量子力學豈不是在推演論證上大堆頭得多的學說,何以這門歸納科學又可以作為最終依據?」(21)

「必須要認識哲理和科學的分別。在科學上,你有無可懷疑的依據,嚴謹的推證都還不足夠,最後還得看看你的理論可否得到實驗結果的支持,或者可否得到觀察上的印證,這是純哲理探討所無,兼且從眾多科學原理的發展歷史過程之中,可以發現到原來非常多理論的發展,都是純論述先行,不少學者提出了不同理論,然後實驗或觀察決定了它們的生死。非常多論起來頭頭是道,得到主流學界普遍認同的科學純論述,最後卻會在實驗或觀察跟前倒下。最典型例子是以太學說。以太被視為宇宙空間所具有,讓光波在其中傳播的介質,可以完滿解釋光波在牛頓時空體系内的運動,卻終於在美國米高遜和莫尼二人以干涉儀量度星光光速的觀察實驗中倒下。科學上的純論述,在方法論上等同哲理論述,在科學方法論上則屬於在發展中,屬於並未完成的理論,從科學發展史上的眾多類似上述以太案例可知,可靠程度必定及不上自完整的科學方法所得的結論。(22)

所有科學,包括演繹和歸納兩大類,跟大哲大儒所提倡的哲理另一在方法論上的根本分殊之處,就是任一科學陳述都會得到撿討,完善,甚至於被推翻,所以即使像量子力學這類需要諸多不同大堆頭學說,例如相對力學,光學,熱力學,波動學,電學,再要加上物質波粒二重性理論,海森堡測不準原理,還有薛定格電子軌道方程式等的撐持,方才建立得起來,但這些學說的每一項陳述都得到撿討,完善,雖則可算罕有,甚至於被推翻,然後學者們又根據已被更改的前設來完善這個量子力學體系,所以不會出現作還完撿視時會落到有問題的前題上這後顧之憂。反觀大哲大儒的陳述,雖然一樣會得到撿討,完善,甚至於被棄揚,但往往是出自他人之口,結果沒有被納入原來大哲大儒的理論之内,致令此等理論數百年甚至一二千年後仍然原封不動,成為思想上的明日黃花。(23)

上列1,4,5,6乃屬必然真確的認知。2,3雖非必然真確,但其1)最終依據乃1,4,5及或6,及2)得自一套已被確證為可靠性非常高的科學方法,及3)科學界不住將2及3項加以完善,修正有問題的並且棄揚錯誤的,所以也可以之作為立論的最終依據。(24)
 
乙部:   有限成立者,其前題具有下開各項任一作為其最終依據。
1) 任何人在指定操作下視作可重覆的私有經驗,可以包括感覺,感受,異象等。
2) 部分人在指定操作下視作可重覆的私有經驗,可以包括感受,乃至於異象,以此為最終依據的陳述之成立或真確限於能夠重覆該經驗的人之間。」(25)

「容我打斷你一下,博文兄,科學方法,語理分析學派,或其他講究客觀論據的論者都不接受私有經驗,何以你們竟然可以將之視為立論的最終依據之一?」(26)

「老彭你愛吃臭豆腐嗎?」(27)

「怎會!光嗅到味道已經想嘔吐。」(28)

「倒有不少人吃得津津有味,只你我和大多數人沒有這感覺,且覺得那是中人欲吐,顯然吃臭豆腐那種特殊美味感覺並非公有經驗,而只是私有經驗,愛吃臭豆腐者才經驗得到。問題來了,我們怎樣解釋 『有些人天天吃臭豆腐』這現象?若不接受私有經驗,所有其他解釋,例如想向他人標榜自己有個性之類,更之值得懷疑,怎會有人願意天天捱一大輪苦原來為的只在標榜自己有個性。若接受私有經驗呢!假經驗又怎排除?但在能夠重覆某特有私有經驗的人之間而言,此私有經驗就是在有限範圍之内,假定在相同操作狀況(吃下臭豆腐)之下屬他人可重覆的,也是可辨偽(美味還是嘔吐)的,所以也可以作為立論的最終依據,只不過它僅是在能夠重覆此經驗的人之間是可以成立或是真確的。」(29)

「如此說來,豈不是聖經也不可以相信?神父牧師告訴我們,聖經是作者們得到神的默示而寫成,所以絕對正確。但我從未經驗過神的默示,亦即經驗不到作者們的私有經驗,於是 『聖經是作者們得到神的默示而寫成』此一陳述於我來說是不能成立的,對嗎?」(30)

「部分對。作為推理陳述,便不能成立,理由你剛說了。但你仍然可以相信作者們是真的得到神的默示而寫成,而作為一項信念陳述,是可以的。」(31)

「會不會任何有意義的陳述,若不能歸類於演繹,經驗,科學或推理陳述,都屬於信念陳述。」(32)

「通常都是,但卻不一定。例如:『事態這麼嚴重,上帝也幫不了你。』根據定義,上帝是全能的,不可能有祂辦不到的事情,所以這陳述即使只作為信念陳述也不可能成立。但這陳述仍然有意義,因為它只在於 『表達』(旨不在說者是否真正有此感受)說者的個人感受:   事態的嚴重程度達到極點。由於這類陳述不可加以成立或真確與否的判斷(見第25章第8段),於是也不可以歸類為信念陳述。 」(33)      

「明白了,豈不是說推理陳述是陳述上的次貨,信念陳述則是陳述上的劣品?界定清楚四種不同陳述的目的就是讓人們分清優劣。對啊!怪不得我世代在近現代探討這方面的學者,都嚷著要燒掉那些非科學,或者並不合符嚴謹推理的哲理宗教等論著或經典。」(34)

「噢!絕非如此,老彭,依我看你世代在近現代的諸般困境,危機,正好大都由於你們知識界真的把那些非科學又不符合嚴謹推理的經典論說等在腦中將之燒掉,以致於所有解決方案都只流於治標不治本,下遊作業或者表像對抗所致。可以說,這四大類陳述只有可靠程度的分野,但這分野卻並無優劣之分。原因在於認識,應付内心和外在世界上而言,在於探求生命的意義,和宇宙萬有的終極真相上而言,四類陳述都有必要動用到,只要人清楚知道任一陳述在可靠程度上的位置,推理和信念陳述同樣發揮巨大作用。」(35)

「何解?」(36)

「演繹科學和可重覆公有經驗陳述雖然必定正確,但前者只是人類的思維自構,只作為推理演算等工具,與内外世界無關,後者則只是内外世界的最表層現象,絕對不足以單單據之認識和應付我們的内外世界,更璜論探討生命意義和宇宙萬有的終極真相。」(37)

「歸納科學雖然被認作可以探討這些事宜,可靠程度高,但絕大多數此類知識的建立,都是工程大,難度高和耗費多之作,以致個人,政府和企業都不可以據之以應付他們的内外世界,就連日常作業營生都只一小部分可以。歸納科學在這方面的作用,整全哲學認為主要是連同公有經驗,作為最終依據,再根據推理方法推演出各方面的結論陳述出來。若要各項議題都交由科學方法解決的話,若不是資源上,就是技術上不可行。」(38)

「推理的可靠程度雖然比歸納科學差,可應用場合則最廣,自某一科學議題的首階段探討,至内外世界,生命的意義,宗教觀等,都可以應用得上。」(39)

「容我打斷你一下,即使推理什麼場合也用得上,但不保證正確,那還有什麼用?」(40)

「此言差矣!先看諸多科學原理的發展過程,首階段的推理過程是必要的。即使像先前提到的以太學說,一個後來被證明是錯誤的推理陳述,其建立也有必要,研究者還得據之進行觀測,才知道以太這樣一個客觀絕對的宇宙空間框架並不存在,愛恩斯坦更加以這個著名的米高遜和莫尼二人分別在地球兩相反方向運行時,量度同一顆星星的光分别迎著和順着地球運行方向射向地球的兩個相對地球的速率並無差異此一結果作為最終依據,發展出他的狹義相對論。以太學說之被推翻,並不在於建立學說的推理方法或過程出現問題,乃在於其最終依據,亦即光在空間運動的公有經驗並不完備,但補充這個具關鍵性相關經驗的過程其實乃借助以太學說的指示取得。」(41)

「再看先前提及的唯心主義,早期所提出的論述只可以算作信念陳述,後來從現象論,認知心理學和擬真科技入手的才算是推理陳述。早期論述牴觸了唯物的早期物理學,牛頓力學,若按可靠程度定優劣,唯心學說早應全部給抹除。整全觀念則認為,雖則當時的此一信念陳述砥觸了當時的歸納科學陳述,但由於唯心論可以發展出概念模型出來,將物質空間涵蓋於其模型之下,化為諸般主觀經驗或現象。至於論述物質和空間的牛頓力學,則其實是各主觀經驗或現象的互動關係。」(42)

 「即是說,關鍵在於唯心論說這砥觸了牛頓力學歸納科學的信念論說能否涵蓋牛頓力學,能夠的話,可以容許兩個表面互斥的學說並存,反之則不可以,對不對?我問。」(43)

 「對!而且更可以啓示了歸納科學的發展。」(44)

「就是啊!最新近的量子力學經已脱離了唯物主義,跟最新近的唯心論說已經不再是必然互斥,分別只是基本設定上和探討方法上的不同而已。」(45)

「個人,國家乃至各公私機構,所面對必須要應付的各項大小問題時,絕大多數解決方案都在實行上並不可以透過科學方法取得,大多數可行而相對上可靠程度最高的辦法,都是以可靠數據和歸納科學所得結論為依據,再按需要推演出對各項問題的結論,這些結論頂多只可以是推理陳述,非常之多甚至只是信念陳述。例如一個國家,在得到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多數金錢物質的目標前提下,該採取那套經濟模式,單原理上也未必可以科學方法探討得到,因為在實驗過程之中你很難將其他影響因素分離出來。可行性則更低,恐怕難以找到整個社會肯擔起經濟風險作出實驗配合。但一個國家最後還必得採行某一套經濟模式,絕對不可能因為未有達到科學陳述水平的方案,任何經濟模式也不採行。」(46)

「我世代將經濟學視為社會科學,難道那是錯的?」(47)

「整體而言是錯的,經濟學大體而言屬哲學範疇,當中可以分離出一些環節出來作科學研究或以科學方法確立,之不過,不論任何哲學範疇,例如倫理學等都同樣可以分離出一些這樣的環節出來,不可以因此便視之為一門科學。你世代二百年來經濟秩序之經常一團糟,正因為你們普遍人模拜學術建制權威的心態,經常將建制權威的推理陳述當作科研結果。建制中人為著向上爬或保位,都不敢挑戰權威指出此等荒謬,建制外論述則不由分說給模拜權威者貼上不夠班的標籤,於是令到關鍵性的諸因素完全没有被建制學界正視,例如貨幣的概念和貨幣創造的依據,所創應歸誰等,結果導致工業革命以來長期採用問題多多的貨幣措施,以致於即使人均生產力不斷高速增加,資源的開發亦愈來愈廉宜又快速,工業社會内普遍人的收入卻變得愈來愈没保障,金融變得愈來愈動盪,經濟愈來愈多陷入週期性大衰退,而且情況變得愈來愈嚴重。」(48)

「你世代之整體陷入一團糟,其中一個關鍵環節就是你們大部分人若不輕易視一些信念陳述為真理,諸如一些宗教觀念,他們認為社會之問題叢生,正由於他們所信奉的宗教並未廣被,便除掉科學陳述之外的一概推理,信念陳述都加以排拒,認為一概社會改良的主張都經不起科學的拷問,但同時又可以對社會上各種既存事物的荒謬視而不見。」(49)

下頁    NEXT PAGE          上頁    LAS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