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公民上集:回到未來 9)全球人口和住地規劃 PLANET CITIZENS OPENING PART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May, 2013.
車道也是三合土建造,雙線行車,旁邊再有單車徑和行人小徑。單車徑上不單只有單車,還有騾車馬車,不過什麼車都是非常疏落,跟我往昔在裡頭辦生態農莊時差不多。(1) 沿路兩邊盡是山光林色,小村莊錯落地擺佈其中,房子都是與四週自然景色調合無間的藝術品,絕對不會讓綠色人士有頑童在繪畫大師的傑作上加上了幾筆的熬風景感覺。 (2) 「村落和人口都比我在此開生態農莊時多了,奇在生態狀況也優化了很多,到處山林看來都像在頂極階段,恐怕最厭尖的綠色人士也不會投訴,會不會因為你們的生態足印低,於是你們容許人口多一些?」(3) 「你那世代全球有多少人口?」(4) 「我記億得起最多的時候大約有七十億。」(5) 「懊!現時全球共只有一億人。」(6) 「奇怪,何以這兒人口反比我那時多?」(7)
「我看因為這樣,你們什麼地方都可以住人,而且高度都市化。我們則只有亞熱帶和暖溫帶才住人,而且大半住在有山的地方;沖積大平原和具有特殊地貌的地方都是自然保留區,不許住人。整個你所說的珠江三角州,方圓數萬方公里因為是沖積平原,都劃了作自然保留區。你所說的香港則因為擁有異常彎曲的海岸線,加上陸上地形復雜,也都劃了作自然保留區。」(8)
「你們有制訂人口政策嗎?」(9) 「其中一個最關鍵之處,怎可以沒有?但規限並不在數目在,而在環境上和資源上。首先地球上的重要生境都要大致上不會受到開發壓力,其次自然資源不會因此吃緊,其三聚居地不會出現擠迫和環境問題。」(10) 「你們豈不都住到山林裡邊去?山林不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嗎?」(11) 「會不會單憑常識也可以推斷得到,沖積平原上水份和養分都較高,生物較容易生長。山林雖則按不同高度和地形而擁有分殊性大得多的微氣候,但沖積平原上生物本身的殊異已造成非常多不同的生境和棲位,給分殊性高的不同物種提供了棲息地,此所以單單你所說的南美洲阿馬遜熱帶雨林沖積平原,就藏有世上一半的物種數目。」(12)
「以你所說的南中國而言,生物多樣性最高的是沖積平原和海洋沼澤地,其次是淡水沼澤地,再其次是谷地平原和丘陵坡地,再其次才是山谷地,再再其次才是山林地。你現在沿途看見的村落都是位於山谷地和山林地邊陲,即是說都是 生物多樣性最低的兩處地方。」(13) 「啊!你一言又驚醒了我,恐怕我滿腦子都是以訛傳訛的謬見。這謬見之形成,皆因在我世代的人,都把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首先開發了,例如珠江三角洲,於是大部份環保人士往往把老早經已開發了的地方當作自地球開天闢地以來就是這個模樣,只以眼前看見的生物多樣性作準,結果都把無非最難於開發的生境當成是生物多樣性最高的地方。」(14) 路愈來愈寬,四方八面的建築藝術品也愈來愈多,小心點看,原來相鄰的建築都是交互呼應,呈有機的組合。城市一點都不像石屎森林,進城就是進入有機整合的巨大藝術品中,全不是我世代的槽吵、壓迫、廢氣、污染、乾澀、乏味、兼危機四伏的地球癌。(15) 八線行車的高速公路在上行跟下行之間忽地被一大堆巨大雕塑一分為二,高人們說雕塑象徵這座縣城的個性,縣城平面呈長長、彎曲而且兩端尖瘦的絲帶形,依山丘帶河溪而建,由分叉開來,分作上行和下行兩條的高速公路所包裹著,然後兩條公路在縣城的另一端再度會合為一,會合處的另一三角形地帶又是另一堆巨大雕塑。(16) 下頁 NEXT PAGE 上頁 LAST P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