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村:徹底解決環境問題的簡易方案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Hong Kong)   Sept., 2003

 

 

<沒有大致上做到下述各點的村莊,並不可以稱為「生態村」。>

 

任何城市若要把現有的排污及物質動員量減少 80%,可謂難若登天,原因見另文「城市不可能不反生態」; 另一方面,城市居民若要在個人可以實行的方面把排污及物質動員量減少80%,同樣近乎天荒夜談,原因是他們無時無刻不是被暴露於各式各樣的物質誘惑底下,而在這種高度物質消耗的生活之中要他們嚴格遵守各式各樣名為要由他們自己做起的煩瑣不堪的環保措施,即使他們願意奉行,也會覺得要疲於奔命,更何況他們無時無刻不是要拼命抓錢來維持自己的消費能力,否則無處不在的物質誘惑會令到他們覺得自己的生活非常失敗,人生非常沒意義,因為都市內普遍人的人生價值經已下沉至只餘下生產和消費 。若果他們在抓錢方面經已傾盡了精力,還那有餘力顧及這些要他們疲於奔命的環保?

 

反之,在生態村而言,個人只要願意付出一個城市中產者不難付出的代價,又凑合到數十個志同道合的人出來,就可以使用再生能源,就可以不用再排放出污水和廢氣, 客觀的物質環境令他們不用太過費心費神就可以恪守嚴格的環保措施。當然,另一方面,加入生態村要人在人生方面作出徹底的改變,在工業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而言即是徹底的犧牲,則是難度之所在。雖則其實只要人們能夠拋掉利 、位和權的慾望,這種改變其實會帶來真正的進步和更大的人生滿足。

 

在實踐簡樸方面:

城市居民即使想奉行簡樸,實際上亦難以行得通,因為消費和購物的誘惑與及壓力無處不在,兼且價廉物美,要都市人保持簡樸就等如要血氣方剛的青年在美色當前仍然保持坐懷不亂一樣不可行,此其一。其二是簡樸之風根本不可能在都市之內吹得起。原因是自老闆至打工仔都希望人人多多消費,否則打工仔要擔心失業,老闆要擔心虧本,這兩類人佔據著都市人口中的大多數,他們怎會讓人四出鼓吹簡樸而坐視不理?但當他們一旦作起反宣傳上來,簡樸生活鼓吹者是沒有可能和他們鬪的。 還不止此,最糟的問題還是:根本並沒有簡樸生活鼓吹者四出鼓吹簡樸,然而都市人自老闆至打工仔仍然天天四出鼓吹消費和購物。

生態村則可以讓人在完全免於消費和購物的誘惑之下生活,想奉行簡樸的人於是可以隨心所欲地簡樸下去。其次,生態村民亦不用擔心太多人奉行簡樸會令到他們失業,因為生態村採行生態經濟,而且大半自給自足,需要外求的東西不多,並且必要時可以渡過一段完全不假外求的長時期,使到執意要奉行簡樸的人幾乎可以完全免除後顧之憂。

在生計方面﹕

絕大多數村民必須透過生態村取得生計,即生態村不可以只是拿來作渡假別墅或住宅屋宛之用,她更加必須是一個生產單位,就像傳統的村落一樣。因為若不如此,即使全人類都住進生態村也不一定有用,例如原來某村的村民都是一座燒煤發電廠的員工,雖則他們住宿的地方不破壞環境,但他們依然透過營生的場所大規模地製造室氣體和排出廢氣,那末他們住與不住生態村,分別都不大。

 

在氣體排污方面:

百分百生態能源的使用,包括將農業廢料所產生的沼氣收集作燃料使用,與及絕大部份村民不用外出工作和上學, 必須外出時,除非遠行,否則將盡量使用單車及再生能電動車,於是乎村民日常人均溫室和污染氣體的排放量將因此減降至微不足道的份量。

 

在物質動員方面:

盡量簡樸,共用圖書、視聽、電器、廚具等設施,盡量自行生產所食和所需各物,不能自製者則自電器至傢俬等盡量人棄我取,拾取不到別人丟棄之物時則盡量二手購入,於是乎村民的人均物質動員量將可減降至都市人的平均人均物質動員量的一個巴仙以下。

 

在減少垃圾方面:

徹底減少物質動員,從源頭將物質動員量減至平均城市人的一個巴仙以下,此外亦規定村民在外購物時不可以購買含有不能由本村安排回收再用物料的東西。有機廢料如農業廢料和食物殘餘等將循環成肥料和沼氣燃料。必須丟棄的廢物將盡量分類回收,最後餘下必需使用而又不可能回收之物如壞掉不可以修復的手表或電腦滑鼠之類的廢物將丟掉到政府所指定的易於收集垃圾的地方,生態村將無需堆填或焚化任何垃圾。在這樣的安排底下,村民的人均必須丟棄的垃圾製造量將可減降至都市人的平均人均製造量的千分之一以下。

 

在污水排放方面:

村民所使用的一概清潔劑必須百份百由純天然而且容易生物降解的物質製成並且盡量自行製造,所需要洗濯的衣物必需是棉、麻、或其他天然物質所織成,以令到生態村所排出的生活廢水可以成為村內生態魚塘內微生物的養份來源,這些養份將透過生態魚塘內的食物網上傳至塘內所飼養的魚兒身上,然後再循環至村民的肚子內。 生態魚塘乃一個只有來自生活廢水(但不是排泄物或廚餘等)的進水口而没有出水口的池塘,它的位置應該盡量遠離附近河溪而且不連接上河溪,表面積與廢水接納量成正比,以使到流入的水是以下沁和蒸發的形式離開。池塘呈長帶狀以增加表面積和讓廢水在淨化過程中有一個緩慢流程。生活廢水將透過生態魚塘得到淨化,最後塘水 的養份含量將與未受人類干擾的小河溪下游出口相若。

村民的大小二便則排放至地下的沼氣堆肥井內循環成肥料和沼氣,基於這種安排,必需設法防止人工化學物質混到堆肥內,例如必須使用無鉛管道,天然廁所清潔劑,無化學處理廁紙等。然而無化學處理的廁紙並不容易 自行生產或購買得到,生態村可以拾取枯萎了的闊身樹葉作廁紙。在這樣的安排底下,污水可以達到零排放。

 

在農作方面:

不可以施用化肥和化學合成農葯不在話下,但是即使有機耕作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負面環境影響,主要在於佔用野地方面增多一片耕地,意味到減少一片自然形成的生境,意味到奪走一片野生生物的生存空間。所以,生態村的農作必須達成以下三方面:

 

一、農地的利用必須盡量高效,盡量以最少面積達到滿足供應村民食   用各物的需求。

二、農地生境盡量多樣化。例如食用樹木、菜地、小溪和生態魚池等盡量交錯地擺佈,此舉除了讓野生生物可以較易共用農地之外,也較易令生活於農地上的野生生物較易借著物種多樣化,透過相生相剋機制達成平衡,蟲害相應減少,農地的生產效能也就相應增高。

三、盡量從野地、野林內以無干擾方式取得所食所用之物。例如華南亞熱帶地區一條未受人為干擾的山溪,其內所存活的溪螺數目跟市場上養在盆內待售的螺非常之不一樣。盆內的螺賣掉多少個便少了多少個,山溪內的溪螺則不同,其數量受多個因素影響,若果適當地、不超愈某一頻密次數地取用,則數量並不會減少。以此方式取得食物,較之開僻野地以有機耕作取得食物,所做成的環境影響又會進一步大大滅少。不過,這方法往往並不足以提供足夠食物,並且需要先花數年時間作統計、試驗研究,但卻可以進一步將生態村的生態足印減少。

 

 

監察:

生態村將設立專責的監察小組,由在有關方面具有專長的村民組成,長期視察村民個人與及整條村有沒有作出與實踐上述各項措施必須配合的守則相違背的行為或事宜;違反環保守則的村民在 屢勸不改的情況之下將會被逐出村。

 

上述構思可使生態村民的人均環境影響(Environmental Impact)或生態足印(Ecological Footprint)減降至遠少於城市居民的一個巴仙的程度。任何城市若要將整體環境影響減少80%,將要克服「城市不可能不反生態」一文所提及的種種困難,在現階段可說沒有城市可以作出這樣的將整體環境影響減少80%的規劃。

 

然而,減80%是必須達到的指標,因為證據已經越來越充分,人類所製造出來的對大自然的干擾嚴重至己經將自毀倒數啟動(Runaway Global Warming脫韁式温室效應), (Mass Extinction大規模絕種),地球生物界整體正在倒數之中,若減降幅度不夠大,將不足以將倒數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