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全求真及方法論

(往未來世的通道)

 

<第一> 思維

 探索不到真相,不時乃由一己對思維構造的無知所做成。

作者:彭耀階   Pang, Yiu Kai (Hong Kong)   May, 2023.

 歡迎轉貼,但必須於顯著位置附上作者彭耀階姓名,否則屬牴觸知識產權。

 

 

 

本論之立論依據:
1) 可由任何一位第三者重覆、印證的心靈世界經驗
2) 可由任何一位具備有關能力第三者覆核的事實或現象
3) 邏輯(包括歸納法和科學方法)語理
4) 其他已確立的演繹法則如數學、集合論等
5) 已確立的科學實驗結果
6) 已確立的科學理論

至於:
1) 各家各派的哲學理論和宗教義理,
2) 個人直觀、經驗、感受等,
可以作為立論的靈感、啓示,卻絕對不是立論的依據。

第四章:有意識思考

 

四、一) 有意識思考的形成:

先前說了,初生嬰兒對所身處世界的認識近乎一片空白,即使隨著時間和經驗的累積,幼兒建立起了一大堆認知投現,例如空間,水,物件等的認知,唯是基於幼兒本身所具有的衝動,加上生活上的需要,他們開始有意識地運用思維去理解身邊的「事物」(已經過知覺投現而取得的),簡單者如口渴可以喝下「水」一般的東西來止渴,複雜者如與别人玩耍時抑制自己「獨享玩具」的衝動,以免失去玩伴等。凡此種種,又算不算思考?幼兒肯定不會這樣暗惴: 讓我想想……,過程可能是不意識思考,也可能是意識著「有這麽一個問題,怎辦?」但過程並非語言。人們無從得知,也沒法向幼兒問出個所以然來。不管怎樣,這都是有意識思考的開端。而且,像「為什麼?」,「怎辦?」,「好不好」等,只要人不時默察自身的思維世界,都意識到,作出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往往並不需要動用語思,那些思考的載體,可以在上意識呈現,讓其有所感,知道正在作出某些思考,而這些覺,本論稱之為「思覺」。至此,一個湛新的問題於然出現,語、感、知、情、意諸思就是思考的載體,然則思考是否必須要載體才可以進行?

思考並不必要有載體,尤其是頂艱難的,腦子往往會跳躍至自由漂移或不意識思考模式。沒有載體的思考,即就是前面界定了的不意識思考; 而有載體的,其實即是意識得到的思考,載體即是能為意識感知覺知者,亦即語、感、知、情、意此五種思覺。

四、二) 思覺與模擬思維
在思串的驅動之下,這些思覺經驗都可以比感覺、知覺、情覺和意覺模糊得多的經驗在腦海之中被分配、組合、排列並且以跟真實情景相似的形式呈現出來,例如想像著跟愛侶在某地方親熱甚至作愛,四週情景的視覺和肌膚之親的感覺雖然摸糊之至,卻仍然可以按照上意識的指示在腦海之中投現出來,甚至有非常多人會樂此不疲,久不久便以這種想象來自娛一番。這過程算不算思考?恐怕只是語言使用習慣的問題多於認知分類切割的。例如相同的想象,原來是懷有目的,旨在找出自己有什麼令到伴侶不滿意的地方,則整個過程就會被視作思考,否則就會被視為性幻想。

如此這般的思考模式,包括性幻想,就是在腦海中模擬事情在實況中的進行,本論稱之為「模擬思維」,是一套人人不學自知,而且非常實用的思考方法。但作為整全求真工具的一環,我們首先必須知道,即使整個模擬過程並無出錯,亦即並無跟事實不乎的模擬,仍然不能以此保證結論必然真確,例如無法保證某些機制不會被忽略掉,又無法保證某些機制的作用不會被誇大或縮小等,而此等要點,尤其是必須評估模擬思考的可靠程度為何,則是大多數人沒法不學而知的



四、三) 為何要思考?
本論開宗明義申述了,人是被不由分說的給投擲至這個時空世界上來,一旦來到了,要生存下去不單止殊不容易,還要對所存活的世界有一定認識,掌握得到一定的技能才成。大自然並沒有給予人任何現成的有關裝備,沒有現成的對世界、他生、他人和自己內心的任何認識,更沒有提供任何軀體活動以外的技能,大自然所賦予人類的,除了一副可以靈考地操控物件的身軀之外,就只有一個有能力發展得到,對世界和自己內心進行認知的腦袋,以心靈世界的形式呈現。當中可以讓人開發、探索得到對世界有所認識的最主要工具,就是思考。

其次,人的身軀可以是一根作樂桿,也可以是一個酷刑室,心靈世界之內有各種慾念驅使著人,要作出諸般行徑去滿足自己,但這種種行徑,只要稍有差池,都可以將人陷入酷刑般的境地,甚至長期酷刑。愛吃喝的,若對營養、食物成份等缺乏起碼認識的話,很快便吃出大病來。愛玩樂的,攪攪聯歡派對,少年人不加思考了解,人人帶著充真氫氣的氫氣球參加,大有機會弄出燒死燒傷數百人的大禍來,嚴重燒傷的亦即要受一整年酷刑。甚至不過在會場噴些普通食物物料色粉,若不加思考了解,原來也會發生粉塵爆炸,同樣引致數百人死傷,嚴重燒傷的同樣要受一整年酷刑。又有到處沾花惹草,追逐男歡女愛的,若果缺乏有關常識,又不加思索,或者只是稍一不慎,都會染上愛滋絕症,令其痛苦一生。

人生的苦困,更多的是不招自來,自狠惡的鄰居至權勢的欺凌,自經濟波濤至天災人禍,都令到大多數人攪盡腦汁,窮於應付。環視全球,才可以找到些許偏遠小國小州,藉著適當的政經制度,文化氛圍,加上強權難以四出肆虐的國際秩序,才得以讓國民大致上免於上述的苦困。此外,人類對於其所身處的世界,大地海洋是否廣寛無邊無際,太陽何以天天準時自東方升起,晚上滿天的星星到底是什麼東西等,都要至到近一百數十年,得力於科學方法的發展,才得到確當的解答。上述這些人類苦困的減除,知識的取得,靠的就是一代接一代求真相、愛思考者的推拷研究,薪火相傳,才終於發展出一整套思考推理和科學方法等求真工具出來,才讓人類可以據之尋找得到解答。


四、四):思考的五大功能
思考除了是有意識地(不意識思考部份是其例外)進行之外,一般而言還是有作用的,而作用主要有五方面: 一者是思索以自娛。二者是對事物的認識,何以天氣會有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三者是行為上的決擇,手上的一筆錢該怎樣花才好?四者是解決問題,現在每月都入不敷支,怎樣解決?五者是撈取記憶,某人尚欠我多少錢?問題來了,胡思亂想算不算作思考?原來仍是!對於上述五者的思考,遇上難度高的,有時候真的要先行胡思亂想一番,可以稱之為自由漂移,解答才會翩然出現。所以,胡思亂想也是思考,漫無目的正正就是一個目的,正如O也是一個數量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