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洋上的星空遐想

 

彭耀階  Pang, Yiu Kai    Hong Kong      首次發表於「思匯」第337期

夕陽除除落下,懸浮在珠江口對岸唐家灣的山間;晚霞給染上了一身幻彩。不旋踵,落日已隱沒於對岸山背,夜幕隨即逐漸低垂,穹蒼變成深藍,再變成紫黑;蒼茫的天幕上繁星漸次呈現,自暗而亮。人的視野亦自落日的遠山轉而至浩瀚的茫茫天際。立身於這萬籟俱寂的茫茫夜空之下,自大嶼山岸邊眺望珠江口隔岸的遠山,人會不期然自覺到一己正處身於廣濶無邊的宇宙空間之內,這空間自眼前伸展至不知多少光年以外的星宿處,再伸展至星宿後的漆黑天際,茫無盡處。還沒有多久以前,天仍是一片蔚藍 ,夕陽仍浮在對岸山間;入夜後,這宇宙空間更廣大蒼茫的一面反倒驟然展現眼前,憾人心絃,叫人不由得泛起一陣存在的悵惑:我怎麽會存活於這隨時間流轉的宇宙空間之內?

夜浪拍打著岩岸,時或會吸引到幾個天真的孩童,坐到潮石上觀看夜空。他們或會被星空鈎起絲絲好奇:星星的背後會是什麼地方,那裡是宇宙空間的盡處;宇宙盡處的背後,又會是什麼地方?在孩童的生活經驗之中,任何地方的盡處,背後必然另有天地。又或者,山的盡處是海,海的盡處又是山。自然,宇宙空間的盡處亦然。若說空間盡處的背後不再有空間,孩童沒法子可以想像得到,要算成人著他們想像一背後沒有空間的盡處,結果他們的腦海仍只會泛起一處宇宙空間盡處背後的「沒有空間的空間」來。

「人在認知概念上的空間」,不管人對它的特徵察覺與否,也必然是客觀的、可感知的、絕對的和規則的無限連續體。不管是忙於營生的成人,還是坐在海邊潮石上觀看夜空的天真孩童,他們所看到、聽到、感覺到的世界是何等真實,何等深不可測,幻變無窮,即使山上的和尚下來點化他們,告訴他們色即是空,眼前所呈現的拍岸夜浪,廣大星空,與及身旁友伴等都是幻生出來的聲光現象,誰會相信。他們自然更不會懷疑一己所看到的,到底是客觀而且可感知的三度空間世界,抑還只是從腦海之中營構出來的感觀現象。聰明的孩子更會向和尚提出否證:不信,就請從這海崖頂上跳下去,看看是幻生的現象,還是真會粉身碎骨。

茫茫夜空所展現給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廣大無邊的宇宙。人的思維、想像亦被那些來自遙遠天際的閃爍星光引領着,離開這海角的一隅,離開地球,越過九大行星,離開太陽系、銀河系,穿越宇宙島,......,進至遠離地球不知多少億億萬萬光年的遠處。星光更可引領想像旅行以幾何級數加大、加快,無遠弗屆,而且,電光火石之間,又已完成旅程,回到這海角的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