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廷續之所繫:

簡樸人生(2)

彭耀階

(首次發表於96年大公報)

                                                                                ( East Ping Chau Island, Hong Kong, 7/80 ) 

 

        在環保份子之中,有一派人士認為,只要能夠有效地推行環保政策、措施,環境問題已可以解決,社會可以更進一步工業化,人類可以繼續追求金錢、物質,而無需改變其生活方式以符合與大自然和平共存的要求。

        即使假定土地可以無休止地被開發,若要容許工、商業無休止地膨脹,我們仍然必須發展出無環境影嚮的工業和建設,方可以實現,否則的話,地球的環境必定會持續惡化。

無環境影響的物質操控活動,可說實際上並不可能。以能源為例,使用礦物燃料和核能固然無法把影響減少至低於某一水平。即使利用太陽能、風能,影響依然存在,我們仍然必須借助器材來將之轉化為可供利用的能源,而這些器材如電池板、風能發電機等,在生產使用和報廢回收的過程中依然會產生不少的環境影響。

在理論和實際上,真正絕無污染的能源不可能找到,人類可以做到的,只是把污染的程度減降至某一水平。以此觀之,人類的物質活動便必須有一極限,甚至必須減少。

以塑膠廢料來說,就算全體市民皆聽從環保署的吩咐,不再使用膠袋,並不表示塑膠廢料就會因此減少。因為商人使用愈來愈精美,愈來愈多的包裝來吸引顧客,顧客的各樣物質消費亦不斷上升。這仍未算,非家用塑料的增加,更之遠在家用之上。這情況正反映出,人類 的物質建設,在頗大程度上並不是用來滿足人類生活上的需要,並不是為供人利用,而是用以供人類投資牟利之用。在八九年,香港電力接近一半,即47.5巴仙,用於商業用途,用於家居的僅佔兩成。而且這現像正在不斷擴大,至九五年,用於商業的電力佔全部耗電量的53巴仙,比八九年高出5.5巴仙,差不多每年增加一個巴仙。這現像反映出一個事實,人對物質,資源的剝削可以無限膨脹,遠遠超出供人類享用的所需,所為者只是要滿足人類的妄念,擁有財富,擁有物質,從而擁有權勢。

另外,自八九年至九五年,每單位產電量的環境影響減低了多少?可說微不足道。即是說,單產電而製造出來的環境影響正在遂年增加,可以想見,其他方面的環境影響亦相類似,也是遂年增加,而且這增加是等比級,不是等差級,影響的增加曲線是一年比一年向上傾斜,依此推算,毀滅性的環境生態大崩潰正在不太久的未來靜悄悄地等待著我們(Runaway Global Warming脫韁式温室效應), (Mass Extinction大規模絕種),除非我們能夠把這疋工商業不斷膨脹的脫韁野馬勒住。不過,要勒停這疋瘋馬,只有一個辦法:

人類必須在這個世紀之內,成功引進一套經濟秩序,以豐富現有體制,並且成為主流。在這套秩序底下,經濟只為服務生命的意義而存在,而非生命的主宰;經濟只是生存的工具,而非生存的目的;經濟必須為生態系統所兼容,而非反生態;人類亦不再必得將全部時間和精力投入經濟鬥爭之中,願意奉行簡樸的人,可以得到充裕的時間發展興趣、或追求理想,從而亦讓眾生獲益。